春风吹绿了枝桠,吹红了繁花,也吹进了绿汁江沿岸的大棚下,为今年最后一茬西红柿披上红装。楚雄州双柏县大麦地镇各族同胞心手相牵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合力谱写着农业多元化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个大饱满的西红柿挨挨挤挤地从绿叶间探出脑袋,好奇地看向正在田地间来往忙碌的人们。在这里,参与劳作的各族群众齐心协力,汉族、彝族、哈尼族等同胞们相互协作,共同完成采摘、分拣、搬运等工作,一筐筐色泽诱人的西红柿即将踏上旅途,将这份承载着各族汗水与希望的新鲜送往远方的餐桌,为这半年来的辛勤劳作画上圆满的句号。
大麦地镇,一个因海拔高差而形成的立体气候宝地,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农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,逐渐发展形成了“一核一带两片区两园区”的生产力空间布局。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族群众,凭借着各自的智慧与传统技艺,共同推动着农业发展。
近年来,上片区在抓好烤烟、小米辣、畜牧养殖等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,积极探索多元种植结构。大麦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“镇投资建设、成立村办企业、对外销售合作”的模式,探索出“村党组织+产业基地+农户参与”的食用菌种植模式。在这个过程中,各族群众共同参与,少数民族同胞带来传统的种植经验,汉族同胞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,大家相互学习,让“小栎窝”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、带动百姓就业增收的“致富伞”。
沿江西红柿产业的如火如荼发展鼓舞了上片区群众,各族群众积极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,县、镇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提供指导,在敢于尝试的种植大户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人整合自家的地块种上西红柿。各族群众一起交流种植心得,由于气候得宜、精心管护,西红柿错峰上市,正好赶上市场行情的大好时机,价格优势显著,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。
而下片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,书写以西红柿为主的冬早蔬菜产业和以“阳光玫瑰”葡萄为主的热区水果产业发展图景,同时积极探索,拓展种植西葫芦、葫芦、茄子、二荆条等蔬菜品类,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,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。此外,大麦地镇还因地制宜外出学习西红柿无土栽培技术,为绿汁江沿岸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,各族群众不分彼此,共同进步,将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。
如今的大麦地镇,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,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态势。从绿汁江边到阿乌拉山顶,西红柿、西葫芦、鲜花、食用菌等种植基地多点开花,为周边村民铺设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。各族群众在获得收入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,务工人员还积极学习种植管理技术、积累种植经验,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多种种植技术,促进自身的多元化发展,实现增收致富。